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,功能性食品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眾多劑型中,膠囊因其服用方便、劑量準確、掩蓋不良氣味等優(yōu)點備受青睞。那么,大健康領域的功能性食品是否能夠制成膠囊呢?
一、什么是功能性食品
功能性食品,在我國通常被定義為“保健食品”,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補充維生素、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。它適用于特定人群,具有調節(jié)機體功能的作用,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。與普通食品不同,保健食品需經過國家主管部門注冊或備案,獲得批準文號(如“國食健注”或“食健備”字號)后方可生產和銷售。其形態(tài)多樣,包括膠囊、片劑、口服液、粉劑等,其中膠囊劑因其良好的穩(wěn)定性和生物利用度,成為最常見的形式之一。
二、可以加工成膠囊的品類
并非所有的大健康食品都適合膠囊劑型,但絕大多數(shù)已獲批的保健食品功能品類均可加工成膠囊。常見品類包括:
增強免疫類:如靈芝孢子粉、蜂膠、螺旋藻等;
緩解疲勞類:如人參、瑪咖提取物;
調節(jié)血脂類:如魚油、大豆磷脂、紅曲;
改善睡眠類:如酸棗仁提取物、褪黑素;
抗氧化類:如葡萄籽提取物、番茄紅素;
補充營養(yǎng)素類:如維生素、鈣、鐵、鋅等礦物質;
腸道健康類:如益生菌、膳食纖維等。
膠囊殼可選用明膠(動物源)或羥丙甲纖維素(植物源,適合素食人群)等材料,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與保護性,能有效阻隔光、氧、濕氣,保障內容物活性與穩(wěn)定性。
三、客戶與品牌需要什么資質
在我國,保健食品膠囊的生產與上市銷售需嚴格遵守法規(guī)要求,主要涉及兩方面資質:
客戶(品牌方/委托方)需持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。即產品必須通過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(SAMR)的注冊或備案,取得“藍帽子”標識及相關批文。這是產品合法上市的前提,無批號不得以保健食品名義進行生產或宣傳。
代工廠(受托生產企業(yè))需具備相應資質:
須持有《食品生產許可證》,且許可項目中需明確載明“保健食品”類別及相應劑型(如膠囊劑);
必須通過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(guī)范(GMP)認證,確保生產環(huán)境、設備、工藝流程、質量管理體系符合國家標準;
如需接受委托生產,工廠還需具備“保健食品委托生產”資質,并與客戶簽訂委托生產協(xié)議,依法向監(jiān)管部門備案。
只有雙方資質齊全,才能確保生產的保健食品膠囊合規(guī)、安全、可控。
大健康功能性食品代加工(即保健食品)不僅可以制成膠囊,而且膠囊還兼具實用性與市場接受度。對于品牌方而言,選擇合規(guī)的代工伙伴、確保資質齊全,是產品成功推向市場的關鍵基礎。